2021 Fall 美國MSBA申請分享
Hi 大家~繼之前的微軟實習分享後,一直都想來分享從大三一路準備美國研究所申請的心路歷程!最近疫情升溫,遠距教學、辦公後,終於比較有時間來分享這一路的旅程!希望也能鼓勵到一些,可能對於自己背景、考試成功比較沒有自信的夥伴們。
個人申請背景
Education
2017– 2021 東吳大學 企管系(GPA: 3.98/4)
Test Score
TOEFL: 90 (Mybest Score: 96)
GMAT: 590
考試成績部分大概是我申請條件裡最差的部分,所以各科的分佈我就不多寫了><
Internship Experience
2019.06 – 2020.01 集客數據行銷公司/內容部/內容行銷實習生
- Content Writing for SEO articles
2020.07 – 2021.07 台灣微軟/公關部/行銷實習生
- Traffic Analysis for Microsoft News Center
- Organizer of 2021 Microsoft Office Visit
Research Experience
2020.07 – 2021.07 Database Project
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幫教授從 DataStream 和 Compustat 抓財務指標的數據,同時也協助教授要投稿的論文做文書排版、文獻整理。
申請的Program
Admissions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Master’s in Business Analytics(MBAN)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aster in Marketing Analytics(MSMA)
Rejections
- Purdue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Marketing
- Duke University, Master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arketing Track)
Waiting List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aster in Marketing Analytics(MSMA)
Decis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Master’s in Business Analytics(MBAN)
申請動機
其實,出國生活一直在我的規劃中。從小我跟著爸媽去了很多國家旅遊,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想要踏出台灣去四處看看的想法。但真的談到要出國讀研究所,是我上了大學後才有的想法。
一開始,我想讀研究所的動機大概跟很多私校生一樣,想透過研究所為自己的學歷鍍一層光。當我大三開始實習,也開始著手去了解國外研究所的課程、申請文件後,想出國讀研的動機就分成 2 層面。
一、為什麼出國念研究所?
- 招生制度的不同
仔細閱讀美國研究所的簡章、官網,會發現美國研究所傾向多才多藝的學生,不論是在學業上有一片天,還是在實習、社團、課外活動發光發熱,美國學校看中的便是申請者背後的多元發展(Diversified)。
而台灣研究所的招生方式,主要分成推甄及考試入學。推甄,重視在校成績和備審,而考試入學,以專業科目的考試分數來決定錄取與否。
高中升大學時,我是採取「指考入學」進行考試分發。說實話,我真的不是一個很會考試的人,所以研究所我當然也避開完全只看考試成績的入學方式。至於推甄,台灣學校對於在校成績、大學校名有某種程度的堅持;美國學校則偏向看重整體的申請條件。相比之下,我認為美國的招生方式對於考試成績較差的我來說,較有優勢。
2. 研究所學制的不同
以我申請的科系和學校為例,大多是一年學制,以修課為主要目標,而台灣商學院研究所主要是兩年學制,碩一以修課為主,碩二主要做研究、寫論文。相比之下,我覺得一年學制較符合自身的職涯規劃,因此傾向美國研究所。
3. 跳脫舒適圈
不安於現況,大概是我上大學後一直秉持的信念。由於我的職涯目標為進入外商公司,因此適應多元化的環境、具備流利的英語能力是我認為能透過出國留學所達到的。而美國身為各種族的移民國,就在我的選擇中。
之前也考慮過要去交換,但因為 (1) 美國姐妹校不是我想去的學校、(2) 交換經歷在未來求職較難被當成一份正式的學歷、(3) 交換時限通常較短再加上對於專業能力的精進幅度有限,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我直接選擇出國讀研。
二、要選什麼科系?
談到選科系,想必是許多人煩惱的 😟 從大一參加商業競賽開始,我對於「行銷」就很感興趣,後來大三在行銷公司實習,更加深我想朝向行銷領域發展的念頭。由於當時實習的工作偏向「數位行銷」,也讓我思考「數據」對於行銷的重要性。細看美國研究所的科系,有許多針對 Marketing Analytics 的科系,而台灣研究所較少類似的科系。綜合目前大數據的市場趨勢及個人興趣,大家可以發現我後來申請的科系大多是 Marketing Analytics。
總結:建議大家在大學時期要多方探索,不論是透過系學會、社團、校外競賽、做研究或是找實習,都是很好的探索方式!至於最後為什麼選擇接受純 BA (Business Analytics) 的 offer,晚點會談到我的個人考量🙋🏻♀️
申請時間軸以及過程
基本上,我從 2019 年就開始準備研究所申請,直到 2020 年 11 月完成全部 5 間研究所的申請。
跟大家分享個:用 Google Sheet ,簡單就可以拉出時程表👋 從上表中,大家可以發現,我從在集客實習就開始先準備 GMAT,雖然後續考了三次,但至少補習完還有滿多時間可以複習以及準備,不算是很趕。
至於 TOEFL,我算是比較晚才開始補習,總共也考了三次。比起 GMAT,我準備 TOEFL 的時間較緊迫,算是一個不好的示範。真心建議大家:
GMAT/GRE 和 TOEFL 這類的考試項目提早準備,將申請後期的衝刺著重在 SOP 和 CV 的撰寫。
談到 SOP 和 CV 的準備時程,可以分成平常期及衝刺期:
一、平常期
由於我在 2020 年 10 月初就要丟出第一間學校的申請,因此我的平常期便是從 2019 年 6 月到 2020 年 6 月。在平常期,我主要是不斷地更新 CV ,除了為研究所申請做準備,同時也可以用在找實習。
二、衝刺期
2020 年 7 月到 2020 年 10 月算是整個申請的衝刺期,在這個階段我主要完成第一間學校(Deadline: 2020/10/01)的 CV、SOP、Optional Essay 以及線上影片面試的問題擬答。
CV:在衝刺期,我的 CV 基本算是成型,主要就是不斷地修改、精簡內容。
SOP:在大三上學期的英文寫作課,教授請我們交一份自訂主題的 Essay,當時我便是以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的申請條件寫一份 Statement of Purpose 當成那次作業,因此我的 SOP 初稿算是 2019 年 12 月就完成了。
2020 年 7 月底我才開始針對現有的實習經歷、研究經驗做 SOP 的修改,到2020 年 9 月初,第一間學校的 SOP 算是正式完成,後續都只進行小修改。而 Optional Essay 也是差不多時間一同準備。
線上影片面試的問題擬答:由於第一間學校在繳交申請文件的同時,也需要針對特定的 behavioral question 錄影片,因此我大約是 9 月初開始上網搜集考古題,做好擬答,並花一個月練習口說部分。
另外在與大家分享個,我在衝刺期的後期(9 月和 10 月)還有另外製作一個每日 To Do List,規劃自己在越接近申請 Deadline 時的每日行程。這個表格除了可以督促自己,也是讓我當時的留學申請夥伴(aka 我男友)一起查看我的申請準備進度。
4 大申請文件準備秘訣
接下來會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準備最重要的 4 份申請文件,以及我有採取哪些策略 🙌
CV
我主要使用 Overleaf 網站來製作 CV,利用程式碼來客製化每一個排版。(個人認為這樣的排版比 Word 還更好用👍 )在製作英文版履歷時,要特別注意和製作中文履歷有些許不同。中文履歷大部分人都會習慣放上照片,不過英文版履歷比較不建議放照片,且排版也較為強調簡約。
SOP
談論 SOP 前,先說明我並沒有找代辦,因此我的 SOP 是自己寫的,且一開始就用英文撰寫,中間有請我朋友、男友和他的美國同學給點建議,同時也有找兩位外國寫手潤稿,總共花費 $160 美金。
我的 SOP 架構主要分成 4 段落:(1) 背景簡介、(2) 我現已具備哪些能力、(3) 我想精進哪些能力且這些能力可以在本校達成、(4) 職涯規劃。基本上,這個架構套用在不同學校都適用,主要是第三個段落需要為每個學校客製化。
除了架構的套用,我認為用不同顏色標註 SOP 內文也很實用,可以確保你想加入 SOP 的每個論點是平均分布在個段落,避免頭重腳輕。
Recommendation Letter
我主要是找學校的 2 位教授及微軟的 1 位主管寫推薦信。在推薦信部分,我採取的策略是:教授推薦信主要描述 (1) 我的學業表現、(2) 研究過程中所展現的數據分析能力;主管推薦信主要描述 (1) 我的團隊合作能力、(2) 在職場的表達溝通能力,及 (3) 分析新聞平台數據的經驗。
這裡教大家個技巧,在找推薦人前一定要先了解學校、科系想要收什麼條件的學生。以 BA 和 MSMA 為例,從專業能力面來說,學校希望從申請者的過往經驗看出申請者對於數據分析的興趣或是關聯性;而在人格特質面來說,商學院注重團體報告、團隊合作,因此學校也會希望申請者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
從我的推薦信人選來看,可以看出教授推薦信主要闡述我的專業能力,並附帶一些人格特質,而主管推薦信主要闡述我的人格特質。
Essay
不同學校的 Essay 不像 SOP 可互相套用架構,真的是要每份客製化。我遇到過的主題式 Essay 有以下:
- Duke University, Master of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QM)
- 25 random things about yourself
- Describe how you would plan to be engage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and how your unique perspective, experiences, and passions will add to the MQM community
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aster in Marketing Analytics(MSMA)
- An interesting fact about yourself
除了上述的主題式 Essay,我還有另外繳交 Optional Essay,向學校特別說明為什麼我的 GMAT 成績較不理想,但我仍堅持想進入這個學校與科系。
申請過程不可錯過的資源
在申請過程中,不論是準備 TOEFL、GMAT,或是面試問題,都有一些很好的網路資源可以使用。
TOEFL
除了去補習班,我同時也有利用考滿分、小站托福來做線上模擬題目,印象中考滿分的線上模擬題介面和真實考試一樣,很有臨場感!
GMAT
GMAT 部分,我主要是讀補習班的資料,偶爾也會用考滿分來做測驗。
學校各種資訊、面試問題
關於學校科系的詳細資訊,學校官網就是最好的資源!除了把學校官網全部頁面都看過一次,追夢網也是很好的資訊平台。我大部分的線上面試考古題都是從追夢網上搜集的,裡面也有許多中國學生申請研究所的心得。想更了解某個學校、科系的申請,追夢網也非常好用!
文末:為什麼選擇 Penn State?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從我的過往經歷來看,有很大部分都在行銷領域,明明我也有拿到 Marketing Analytics 的 Offer,為什麼最後還是選擇 Business Analytics?
第一個原因在於收到 offer 的時間落差太大。Penn State 是 2020/11/26 發給我 offer,但 Maryland 大約是 2021 年 3 月才發 offer。通常接到 offer 後會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回覆學校,所以一開始我只收到一間學校的 offer,自然也會先選擇 Penn State。
第二個原因是職涯考量,到大學的後期,其實我已經沒有特別執著說未來一定要往行銷領域,同時也發現國外 Marketing Analyst 的職缺在台灣來說相對較少。考量以後要回台灣發展,也許研究所不該只設定自己在行銷領域。剛好,Penn State 的 Business Analytics 課程除了軟硬實力(Programming / Communication)的培養,同時也提供不同領域的 Graduate Certificate,讓我去了解 data analytics 如何應用在其他領域。
以上大致就是我的整個申請流程和心得,與很多申請 BA 的人相比,我算是經驗少之又少,所以我基本上沒有申請排名超超超前面的學校,因為我知道以我的底子來說,即使被錄取,後續上課也會很吃力。希望整篇分享可以幫到跟我有類似背景的人,如果有需要,也歡迎寫信給我喔 👏
📩 聯絡資訊:pinchiachou@gmail.com